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

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之境界

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之境界:「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」此第一境也。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此第二境也。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」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。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,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。

──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之二六

第一境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」意指登高望遠者,極力尋找所追求的理想。第二境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」意指在追尋理想的艱苦過程中,專一執著之情操。第三境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」意指對於理想的追尋,不同流俗、清高不拔。

王國維(1877~1927),字靜安,又字伯隅,晚號觀堂,與梁啟超、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「四大導師」。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,著述甚豐,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,在文學、美學、史學、哲學、金石學、甲骨文、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。甲骨四堂之一。王國維精通英文、德文、日文,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,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。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「幾若無涯岸之可望、轍跡之可尋」。1927年,北伐軍揮師北上,王國維聽聞北伐軍槍斃湖南葉德輝和湖北王葆心(王被殺是謠傳)62同朋友借了五塊錢,僱人力車至北京頤和園,於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,享年51歲。王國維為何自溺,至今仍爭論不論,一般學者論點有所謂的:「殉清說」、「逼債說」、「性格悲劇說」、「文化衰落說」。晚年胡適曾回憶王:「他的人很醜,小辮子,樣子真難看,但光讀他的詩和詞,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!」

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

檻菊愁煙蘭泣露。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。 
明月不諳別離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。

 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 
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。 

──晏殊〈蝶戀花〉

在新秋的清晨裡,菊花籠罩着一層輕煙薄霧,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;蘭花上沾有露珠,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。羅幕之間蕩漾着一縷輕寒,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。明月不知離別之苦,直到清晨都只顧自己照著朱戶。一夜無眠,臥聽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,登高望遠,卻不見所思,令人悵惘。想要寄詩箋和書信,卻看那山長水闊,不知伊人在何處。

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

佇倚危樓風細細。望極春愁,黯黯生天際。 
草色煙光殘照裏,無言誰會憑欄意。

擬把疏狂圖一醉。對酒當歌,強樂還無味。 
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 

──柳永〈鳳棲梧〉

登上危樓,佇倚欄杆,涼風細細吹拂著。極目天涯,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。春草鋪地如茵,在夕陽的餘輝下,閃爍着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。沒有人理解我登高遠望的心情,只好默默無言。想要藉酒澆愁,放聲高歌抒發愁懷,但結果卻還是覺得無味。即使漸漸形容憔悴、瘦骨伶仃,也決不後悔,只因我的愁思其實是為了一分堅貞不渝的感情。

眾裏尋它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

東風夜放花千樹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 
寶馬雕車香滿路。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

蛾兒雪柳黃金縷。笑語盈盈暗香去。 
眾裏尋他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

──辛棄疾〈青玉案元夕)

東風在元宵夜裡吹開了千百棵的花樹,也吹落天空裡星光燦爛的煙火。華麗的馬車溢出滿街的香氣。鳳蕭曲聲四處飄動,像玉壺般的月亮緩緩轉動著光輪,整個夜晚都是熱鬧的魚龍彩燈到處舞動。美麗的仕女們戴著娥兒頭飾、穿著帶著柳條的金黃色華服,笑語盈盈走過,留下陣陣香氣。我在人群裡千方百計尋找他,忽然間回頭一看,卻才發現那人站在燈火幽暗的角落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