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

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,許多愁

李清照(1084~1156),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,自號易安居士。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,官至禮部員外郎,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,深受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,常以文章相往來。母親王氏系出名門,善文學。1101年李清照18歲,與長她3歲的太學生諸城金石家趙明誠結婚。1127(44)金兵攻陷青州,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,建炎二年(112845)春,始抵江寧府。
李清照前期生活安定優裕,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,如〈漁家傲〉。南渡後,詞人的生活困頓。抵江寧府第二年(112946),丈夫於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,紹興元年(113148)三月赴越,一夕書畫被盜,金石古卷全部散佚,令她飽受打擊,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,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、暮年飄零後,感情基調轉為凄愴沉鬱。紹興二年(113249)至杭州,再嫁張汝舟,婚姻並不幸福,數月後便離異。晚景淒涼,卒年不詳,但至少在1151(68)後。
後世對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。宋朱熹謂:「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」;明楊慎謂:「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」。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,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、意境更加深化、細膩,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,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,反映出兩宋之交,整個國家、民族的歷史悲劇,創造了「易安體」。
代表作包括〈武陵春〉、〈醉花陰〉、〈一翦梅〉、〈小重山〉、〈憶秦娥〉、〈多麗〉、〈好事近〉、〈如夢令〉(二首)、〈聲聲慢〉、〈念奴嬌〉、〈轉調滿庭芳〉、〈清平樂〉、〈菩薩蠻〉、〈減字木蘭花〉、〈浪淘沙〉、〈孤雁兒〉等。

共賞金尊沉綠蟻。莫辭醉、此花不與群花比

雪裏已知春信至。寒梅點綴瓊枝膩。
香臉半開嬌旖旎。當庭際、玉人浴出新妝洗。

造化可能偏有意,故教明月玲瓏地。
共賞金尊沉綠蟻。莫辭醉、此花不與群花比。

──李清照〈漁家傲〉

李清照愛梅,在這首詞的上片中,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,描繪出梅花綽約身姿。下片描寫在晴朗月夜中,賞花飲酒自矜自得之意,以梅自況,故這首詞應該作於出嫁前夕(元符三年,110017),正值荳蔻年華。

雲鬢斜簪,徒要教郎比並看

賣花擔上,買得一枝春欲放。
淚染輕勻,猶帶彤霞曉露痕。

怕郎猜道、奴面不如花面好。
雲鬢斜簪,徒要教郎比並看。

──李清照〈減字木蘭花〉

這首詞作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(1101),清照18歲適趙明誠後,寫新婚之樂。上片寫買花情景,下片寫戴花,鮮活地寫出新婚少婦自衿、自得又頗帶幾分嫉妒的心理,生怕君嫌她不及鮮花美艷。

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

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。
試問卷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。
知否?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。

李清照〈如夢令〉(原詞牌名〈憶仙姿〉,又名〈宴桃源〉)

這首詞約作於崇寧元年(110219),表現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,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。濃睡醒來,宿醉未消,就擔心地詢問經過一宵風雨,窗前的海棠花怎樣了。捲簾人不免粗心,告慰說,幸好,無恙。但憑著敏感的心靈,她已感到經雨之後必然綠葉豐潤而紅花憔悴了。全詞僅三十三字,卻巧妙地設置了同捲簾人的問答;問者情多,答者意淡,因而逼出「知否,知否」二句,寫得靈活而多情致。

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

紅藕香殘玉簟秋。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。
雲中誰寄錦書來?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。

花自飄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閑愁。
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

──李清照〈一剪梅別愁〉

這首詞約作於崇寧二年(110320),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,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。元伊世珍《琅嬛記》卷中載:「易安結婚未久,明誠即負笈遠遊。易安殊不忍別,覓錦帕書《一剪梅》詞以送之。」在荷花凋謝、竹席嫌涼的秋天,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,換上便裝,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!行人又無音信,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,誰托它捎來書信?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!青春像花那樣空自凋殘,丈夫遠行,像悠悠江水空自流,給人淒涼無奈之恨。夫妻兩人同樣互相思念著,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。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,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,而思緒又湧上心頭。
此詞是宋詞婉約派的名作,寫的細膩深情,在寫作手法上頗為人稱道。該詞表達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之情,尤其是最後一句,既是對偶句,又淺白易懂,讀之琅琅上口,聲韻和諧。極盡了相思之苦。歷來為人所稱道。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、純潔的、心心相印的;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,大異其趣。

人情好,何須更憶,澤畔東籬

小樓寒,夜長簾幕低垂。
恨瀟瀟、無情風雨,夜來揉損瓊肌。
也不似、貴妃醉臉,也不似、孫壽愁眉。
韓令偷香,徐娘傅粉,莫將比擬未新奇,
細看取、屈平陶令,風韻正相宜。
微風起,清芬醞藉,不減酴醾。

漸秋闌,雪清玉瘦,向人無限依依。
似愁凝、漢臯解佩,似淚灑、紈扇題詩。
朗月清風,濃煙暗雨,天教憔悴度芳姿。
縱愛惜,不知從此,留得幾多時。
人情好,何須更憶,澤畔東籬。

李清照〈多麗詠白菊〉

此詞約作於北宋大觀元年(110724),不久前元祐黨籍事起,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入黨籍,接著夫婿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罷相,未幾去世,所以詞中文字暗喻不屑取媚於當時的權貴蔡京等人。
這首詞讚頌白菊不像楊貴妃嬌美的醉態,也不像孫壽愁眉苦臉的美姿。就算是風流的韓壽、搽粉的徐娘,也比不上白菊的新奇。若再仔細看,只有屈原和陶淵明的風度氣韻,可以和她相比。白菊給人的感覺,就像是懷愁凝視的漢皋女,又像是淚灑團扇的班婕妤。要是世人都懂得愛護欣賞白菊,又何必再回憶起那行吟澤畔的屈原,及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呢?整首詞,寫白菊,其實也是在寫自己。

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

常記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歸路。
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。
爭渡,爭渡。驚起一灘鷗鷺。

──李清照〈如夢令〉

這首詞約作於大觀二年(110825),是年春,徽宗大赦天下,自此以後,黨禁稍弛,父親李格非亦在被赦之列。清照有<如夢令>記遊溪亭。至重陽時,明誠與妹婿李擢遊仰天山,清照有〈憶秦娥〉、〈醉花陰〉思之。
這是一首洋溢著生活情趣得作品,記述一次出遊,日已西斜仍不願回家,趁著夜色回去,卻誤入了繁密的荷花深處,船上的人奮力划槳,驚起了睡眠中的一群鷗鷺。

梧桐落,又還秋色,又還寂寞

臨高閣,亂山平野煙光薄。
煙光薄,棲鴉歸後,暮天聞角。

斷香殘酒情懷惡,西風吹襯梧桐落。
梧桐落,又還秋色,又還寂寞。

──李清照〈憶秦娥詠桐〉

這首詞約作於大觀二年(110825)。獨佇高閣,憑欄遠眺。鴉聲消逝,遠處又隱隱傳來了軍營中的陣陣角聲。而今卻香已斷,酒亦殘,歷歷舊事皆杳然,陣陣秋風,無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黃而碩大的葉子,風聲、落葉聲使人心情更加沉重、更加憂傷。

莫道不銷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

薄霧濃雲愁永晝,瑞腦銷金獸。
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。

東籬把酒黃昏後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銷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

──李清照〈醉花陰重陽〉

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(約為大觀二年,110825),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。從早到晚,獨自看著香爐裏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,真是百無聊賴,又是重陽佳節,天氣驟涼,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,丈夫不在家,別有一番淒涼滋味。在屋裏悶坐了一天,直到傍晚,出來一邊飲酒,一邊賞菊,染得滿身花香。晚來風急,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,悲秋傷別,消愁無計,頓時感到人不如菊的愁苦之情。
據元伊士珍《琅嬛記》卷中引《外傳》載:「易安以重陽〈醉花陰〉詞函致趙明誠。明誠嘆賞,自愧弗逮,務欲勝之。一切謝客,忌食忘寢者三日夜,得十五闋,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。德夫玩之再三,曰:『只三句絕佳』。明誠詰之。答曰:『莫道不消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』正易安作也。」

唯有樓前流水,應念我、終日凝眸

香冷金猊,被翻紅浪,起來慵自梳頭。
任寶奩塵滿,日上簾鉤。
生怕離懷別苦,多少事、欲說還休。
新來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

休休,這回去也,千萬遍陽關,也則難留。
念武陵人遠,煙鎖秦樓。
唯有樓前流水,應念我、終日凝眸。
凝眸處,從今又添,一段新愁。

──李清照〈鳳凰臺上憶吹簫〉

這首詞作於大觀三年(110926),端午,明誠與兄導甫、妹婿李擢等重遊仰天山。九月十三日,明誠遊長清縣靈巖寺,李清照寫這首詞,抒發相思之情。
起床後,紅被凌亂攤放床上,無心整理,日上三竿,亦懶得梳放打扮,任由妝匣生塵!但內心深處有個愁在。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,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,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。致瘦是因為傷離惜別,但不足與旁人道。離歌唱了千千遍,終是難留,唯有樓前流水,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,印下她鍾情凝望的眼神。從今而後,山高路遠,枉自凝眸,其愁將與日俱增,愈發無從排遣了。

征鴻過盡、萬千心事難寄

蕭條庭院,又斜風細雨、重門須閉。
寵柳嬌花寒食近,種種惱人天氣。
險韻詩成,扶頭酒醒,別是閒滋味。
征鴻過盡、萬千心事難寄。

樓上幾日春寒,簾垂四面,玉闌干慵倚。
被冷香消新夢覺,不許愁人不起。
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,多少游春意。
日高煙斂,更看今日晴未。

──李清照〈念奴嬌〉

這首詞約作於政和六年(111633),是年春三月四日,明誠三遊長清靈巖寺,清照作此詞憶念在長清等地訪古之明誠。起首敘敘蕭條的景象和淒苦的心情,感到天氣惱人,飲酒賦詩以排遣愁緒,但酒醒之後,仍起煩惱,欲寄相思,卻難覓信使,只能將萬千心事埋藏心底。因此,對於眼前春寒,更覺寂寞難耐,連闌干都懶得憑倚。羅裳不耐春寒,輾轉難眠,不由得不起床,沒想到早晨露水流動、桐樹長出新芽,讓人有了踏青的念頭。不知今天是否放晴了呢?

二年三度負君,歸來也,著意過今春

春到長門春草青,紅梅些子破,未開勻。
碧雲籠碾玉成塵,留曉夢,驚破一甌春。

花影壓重門,疏簾鋪淡月,好黃昏。
二年三度負君,歸來也,著意過今春。

──李清照〈小重山〉

這是一首當春懷人、盼望遠人歸來之作,約作於建炎二年(112845)。較特別的是,這首詞沒有寫個人獨居之苦悶,也沒有寫良人不歸之怨恨,而是熱情地呼喚遠行在外的丈夫早日歸來,一同度過春天的美好時光。此詞將熱烈真摯的情感抒發得直率深切,表現出易安詞追求自然、不假雕飾的一貫風格。
已到了草青的時節,梅樹已經開花,但多數還含苞待放。把碧雲茶餅從籠裡取出碾成粉末,腦裡還留着曉來的夢境,直到茶罐子沸騰起來,才忽然驚醒。花影印在門扇上,疏落的窗簾上有淡淡的月光,真是美好的黃昏!這二年我們已經辜負了春神三次好意,請快點回來,一起享受這個春天。

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

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。
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
──李清照〈烏江〉(一作〈夏日絕句〉)

此詩約作於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46)夏天,當時朝庭苟安於江南,不思恢復,此詩最大的特點,乃借古諷今。自古成者為王,敗者為寇,李清照未以成敗論英雄,大力讚賞項羽豪傑之氣,慷慨激昂,令人敬佩。

看取晚來風勢,故應難看梅花

年年雪裏,常插梅花醉,
挼盡梅花無好意,贏得滿衣清淚。

今年海角天涯,蕭蕭兩鬢生華。
看取晚來風勢,故應難看梅花。

──李清照〈清平樂〉

這首詞約作於建炎三年(112946),旨在懷念故人。先是追憶過去美好的插花時節,接著點出眼前的憂患意識。

留得羅襟前日淚,彈與征鴻

簾外五更風,吹夢無蹤。畫樓重上與誰同?
記得玉釵斜撥火,寳篆成空。

回首紫金峰,雨潤煙濃。一江春浪醉醒中。
留得羅襟前日淚,彈與征鴻。

──李清照〈浪淘沙〉

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二月,明誠罷知建康府。三月,夫婦備辦舟船上蕪湖,入姑孰,將擇居贛水上。五月,至池陽,明誠被旨知湖州。安家於池陽,清照留此,明誠獨赴召。清照乘船相送,直送到六月十三日,明誠坐岸上,向舟中的清照告別,並叮囑在緊急時,自負抱宗廟禮樂之器,「與身俱存亡」。說罷,馳馬冒大暑,往建康朝見高宗,途中感疾。七月末,清照聞明誠臥病,遂解舟,一日夜行三百里,趕赴建康探視。八月十八日,明誠卒於建康,年四十九。旋葬之,清照為文以祭。葬畢,清照大病,僅存喘息。事勢日迫,遣人將行李送往任兵部侍郎、從衛在洪州的明誠妹婿處。十一月丁卯,清照兩舅降金;戊午,金人破洪州,清照寄洪之文物盡委棄。夫死,清照往依其弟李迒,一路追隨帝踪。清照離健康南下,途中作〈浪淘沙〉詞懷念明誠。冬,又作〈孤雁兒〉詞,再抒悼明誠之情。

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

詞序:
世人作梅詞,下筆便俗。予試作一篇,乃知前言不妄耳。

藤床紙帳朝眠起,說不盡、無佳思。
沈香煙斷玉爐寒,伴我情懷如水。
笛聲三弄,梅心驚破,多少春情意。

小風疏雨蕭蕭地,又催下、千行淚。
吹簫人去玉樓空,腸斷與誰同倚?
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。

──李清照〈孤雁兒〉

這是一厥悼亡丈夫趙明誠之詞,末三句:「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。」自古以來即為名句,梅花本是貫穿從戀愛到婚姻的意象,此三句道出了丈夫離世後的茫然與無助。

故鄉何處是?忘了除非醉

風柔日薄春猶早,夾衫乍著心情好。
睡起覺微寒,梅花鬢上殘。

故鄉何處是?忘了除非醉。
沈水臥時燒,香消酒未消。

──李清照〈菩薩蠻〉

這首詞約作於紹興二年(113249),旨在懷念故鄉。清照患重病,是時張汝舟巧言惑其弱弟以騙婚。張實覬覦清照手中殘存之文物,不得,即對她日加毆擊。秋,清照與張離異,並「訟其妄增舉數入官」,張遂編管柳州。依宋刑律,告發親人者應「徒二年」,清照僅繫獄九日。

魂夢不堪幽怨,更一聲啼鴃

風定落花深,簾外擁紅堆雪。
長記海棠開後,正是傷春時節。

酒闌歌罷玉尊空,青缸暗明滅。
魂夢不堪幽怨,更一聲啼鴃。

──李清照〈好事近〉

這首詞約作於紹興三年(113350)春暮,以抒傷春之情。

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,許多愁

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
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

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
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,許多愁。

──李清照〈武陵春〉

這首詞約作於紹興五年(113552),是李清照晚年避難金華時之所作。年逾半百,飽嘗國破家亡之痛,物是人非的劇變所造成心靈上的創傷,始終難以癒合,當此暮春之際,不僅懶於梳妝,而且經常以淚洗面,對一切事情都是無精打采。忽生泛舟雙溪之想,意欲借春游釋去愁苦;轉思倘去泛舟,小船恐難載動自己的滿腹愁思,不如不去。寫得新穎奇巧,深沈哀婉,本非悼亡,而實悼亡,遂為絕唱。

如今也,不成懷抱,得似舊時那?

芳草池塘,綠陰庭院,晚晴寒透窗紗。
◎◎金鏁,管是客來唦。
寂寞尊前席上,惟◎◎海角天涯。
能留否?酴釄落盡,猶賴有◎◎

當年、曾勝賞,生香薰袖,活火分茶。
◎◎龍驕馬,流水輕車。
不怕風狂雨驟,恰才稱,煮酒殘花。
如今也,不成懷抱,得似舊時那?

──李清照〈轉調滿庭芳〉(◎◎原缺字)

這首詞約作於紹興七年(113754)春。

如今憔悴,風鬟霜鬢,怕見夜間出去

落日鎔金,暮雲合璧,人在何處。
染柳煙濃。吹梅笛怨,春意知幾許。
元宵佳節,融和天氣,次第豈無風雨。
來相召、香車寶馬,謝他酒朋詩侶。

中州盛日,閨門多暇,記得偏重三五。
鋪翠冠兒,撚金雪柳,簇帶爭濟楚。
如今憔悴,風鬟霜鬢,怕見夜間出去。
不如向、簾兒底下,聽人笑語。

──李清照〈永遇樂元宵〉

這首詞作於紹興九年(113956)元宵。上片寫客中正值佳節,但飽受國破夫亡、滄桑巨變之苦的女詞人,無心外出遊賞,故而謝絕了酒朋詩侶出游的邀請。下片追憶往日承平時代汴京之夕繁華熱鬧的景象,不勝懷念,如今自傷憔悴老大。

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悽悽慘慘戚戚

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悽悽慘慘戚戚。
乍暖還寒時候,最難將息。
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、曉來風急。
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

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
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
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、點點滴滴;
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?

──李清照〈聲聲慢秋閨詞〉(又名〈勝勝慢〉)

這首詞約作於紹興十七年(114764)於篇末托出一個「愁」字,這種愁遠非李清照前期詞中那種輕淡的春愁、離愁可比,它融合了亡國之痛、孀居之悲、淪落之苦,而顯得格外深廣與厚重。開首三句,全由疊字組成而意境天成,為古今名句。而且這首詞以豪放縱恣之筆,寫激動悲愴之懷,不能列入婉約體。這首作法獨特的詞,就其內容而言,是一篇悲秋賦,寫盡了作者晚年的淒苦悲愁,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。
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,點出在秋日清晨,一早起來就不知如何是好。借酒無法消愁,南來秋雁,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,寄寓著懷鄉之情。由於自己無心看花,雖值菊堆滿地,卻不想去摘它賞它。獨坐無聊,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,而使人更為難過。雨打梧桐,點滴可聞,更添愁情。最後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,僅用一個「愁」字如何包括得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