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

今年花勝去年紅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與誰同?

歐陽修(1007~1072),字永叔,號醉翁,吉州廬陵(今江西省永豐縣)人,北宋仁宗儒學家,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,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熙寧四年(107165)六月,以太子少師致仕,居潁州,自號六一居士。據其〈六一居士傳〉謂:「六一居士初謫滁山,自號醉翁。既老而衰且病,將退休於穎水之上,則又更號六一居士。 客有問曰:『六一,何謂也?』居士曰:『吾家藏書一萬卷,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,有琴一張,有棋一局,而常置酒一壺。』客曰:『是為五一爾,奈何?』居士曰:『以吾一翁,老於此五物之間,是豈不為六一乎?』」次年卒,年66,諡文忠。
4歲喪父,由其母鄭氏教養。為人勤學聰穎,家貧「以荻畫地」。天聖八年(103024)中進士,官館閣校勘,景佑三年(103630),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。鄭氏言笑自若謂:「汝家故貧賤也,吾處之有素矣!汝能安之,吾亦安矣!」
馬永卿《懶真子》卷第二載:「六一先生作事,皆寓深意。公生於景德之四年,至慶曆五年(1045)坐言者論張氏事,責知滁州,時方年三十九矣。未及強仕之年,已有醉翁之號,其意深矣。」歐陽修曾被指控和外甥女張氏亂倫。早年張氏原本嫁歐陽修的遠房侄子歐陽晟。外甥女與家僕陳諫私通,被人發現送開封府右軍巡院審理。在官府裡外甥女竟又向知府楊日嚴揭發歐陽修和她通姦。宋朝一個叫錢愐的人,有寫一本《錢氏私志》,書文中提到張氏一案說:「歐(陽修)後為人言盜其甥。表(滁州謝上表)云:「喪厥夫而無托,攜孤女以來歸。張氏此時,生才七歲。」內翰伯見而笑云:「年七歲正是學『簸錢時也』(即指歐陽修〈憶江南〉一詞之內容)。」(〈憶江南〉:「江南柳,葉小未成陰,人為絲輕那忍折,鶯憐枝嫩不勝吟,留取待春深。十四五閑抱琵琶,堂上簸錢堂下走。』恁時相見已留心,何況到如今?」其中,簸錢是當時小女生玩的賭博遊戲。)由於歐陽修文名千古,後世學者的態度大部分都認為歐陽修是冤枉的,是被政敵陷害的,至於張氏的供詞可能出自獄官的教唆。
慶曆中任諫官,支持范仲淹,曾致書高若訥《與高司諫書》,責其不諫,被誣貶知滁州。其後,官至翰林學士、樞密副使、參知政事。修之個性固執,王安石推行新法時,對青苗法有所批評。脫脫《宋史歐陽修傳》記載:「修以風節自持,既數被污衊,年六十,即連乞謝事,帝輒優詔弗許。及守青州,又以請止散青苗錢,為安石所詆,故求歸愈切。熙寧四年,以太子少師致仕。」
歐陽修主張文章應「明道」、「致用」,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。散文說理暢達,抒情委婉。詩風與其散文近似,語言流暢自然。其詞婉麗,承襲南唐餘風。歐陽修現存詞二百多首,有四分之三是表現男歡女愛、離別相思、歌舞宴樂之類的豔詞。其散文代表作有灑脫玲瓏的〈醉翁亭記〉、〈秋聲賦〉。喜獎掖後進,蘇軾父子及曾鞏、王安石皆出其門下。
歐陽修身體不好,先是染上肺結核病,晚年又患有糖尿病,「苦於目疾二十年」,在〈蔡州再乞致仕第一表〉中形容自身身體狀況:「臣年日加老,病益交攻。新春以來,舊苦增劇,中痟渴涸,注若漏巵;弱脛零丁,兀如槁木。加以睛瞳氣暈,幾廢視瞻,心識耗昏,動多健忘。」
歐陽修一生三娶。第一位夫人,是恩師胥偃的女兒,早年胥偃看了歐陽修的駢文,讚不絕口,說:「子當有名於世!」夫人生下一子,因病亡。後5年,其所生子亦卒。28歲繼娶集賢院學士、諫議大夫楊大雅之女,楊氏十分漂亮,但18歲就去世了。第三夫人薛氏,是資政殿學士、戶部侍郎薛奎第四女。育有四子,皆夫人所生。
除了曾被指控和外甥女張氏亂倫外,宗神宗治平四年(1067)二月,歐陽修61歲,御史蔣之奇、中丞彭恩永忽然興起所裡「長媳案」誣蔑歐陽修「帷薄不修」與長媳吳氏關係曖昧。案情經由朝廷查驗,證明純屬「誣罔」,神宗兩次降手詔安慰文忠公,彭思永、蔣之奇等人也因此遭致貶黜,文忠公身為宰輔,又為一代儒宗,蒙此奇恥大辱,再也無心執政,決意求退,以全晚節。自云:「難進易退者,禮經之極言,知足不辱者,道家之明戒,茍貪榮而不止,宜招損以自貽。」情知一時難以致仕,於是懇求外仕,治平四年(1067)三月,他終於自罷參政,出知亳州。司馬光《涑水紀聞》記載:「士大夫以濮議不正,咸疾歐陽修,有謗其私從子婦者。御史中丞彭思永、殿中侍御史蔣之奇,承流言劾奏之。之奇仍伏於上前,不肯起。詔二人具語所從來,皆無以對,俱坐謫官。先是之奇盛稱濮議之是以媚修,由是薦為御史,既而攻修,修尋亦外遷。其上謝表曰:『未乾薦禰之墨,已彎射羿之弓。』」

直須看盡洛城花,始共春風容易別

尊前擬把歸期說,未語春容先慘咽。
人生自是有情癡,此恨不關風與月。

離歌且莫翻新闋,一曲能教腸寸結。
直須看盡洛城花,始共春風容易別。

──歐陽修〈玉樓春〉

這首詞為歐陽修年輕時離開洛陽時所作,表示對京城惜別之情。在送別筵席上,觸發對於感情的看法,在委婉的抒情中,表達了一種人生的哲理。不著一句景語,而深情自現。最後二句突然轉折,唯有看盡洛陽城的花,才容易對春風從容的話別,禪家引為唯有嚐遍人間的喜樂與悲苦,才有可能讓自性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。歐陽修這一首〈玉樓春〉詞,明明蘊含有很深重的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,卻偏偏結尾寫出了豪放的二句,而豪放之中,又實隱含了沉重的悲慨。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中論及歐詞此數句時,乃謂其「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,所以尤高」。

今年花勝去年紅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與誰同?

把酒祝東風,且共從容,垂楊紫陌洛城東。
總是當時攜手處,遊遍芳叢。

聚散苦匆匆,此恨無窮。
今年花勝去年紅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與誰同?

──歐陽修〈浪淘沙〉

這首詞為明道元年(1032)春,歐公與友人梅堯臣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,詞中傷時惜別,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,聚散如此匆匆,無限的離恨起於心中。把別情熔鑄于賞花中,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,層層推進,以惜花寫惜別。

離愁漸遠漸無窮,迢迢不斷如春水

候館梅殘,溪橋柳細,草薰風暖搖征轡。
離愁漸遠漸無窮,迢迢不斷如春水。

寸寸柔腸,盈盈粉淚,樓高莫近危闌倚。
平蕪盡處是春山,行人更春山外。

──歐陽修〈踏莎行〉

這首詞上片寫仲春時行者的離愁,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遊子的深切思念,以及行人心裡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,從陌上遊子和樓頭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。最後兩句將景融為一體,以望盡春山不見人的畫面,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心境,而思婦的深情更會增加旅人的寂寞和深沈的離愁。

淚眼問花花不語,亂紅飛過鞦韆去

庭院深深深幾許?楊柳堆煙,簾幕無重數。
玉勒雕鞍遊冶處,樓高不見章台路。

雨橫風狂三月暮。門掩黃昏,無計留春住。
淚眼問花花不語,亂紅飛過鞦韆去。

──歐陽修〈蝶戀花〉

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、清淺的語言,含蓄委婉、深沉細膩地表現了暮春閨中思婦複雜的內心感受,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。上片寫女子獨處高樓,著著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,簾幕一重又一重,庭院無比幽深,凝神遠望丈夫經常遊冶的地方(章台為歌妓聚居之地)。詞的下片着重寫情,雨橫風狂,催送着殘春,風雨無情,只好把感情寄託到花上。這首詞首句疊用三個「深」字,李清照稱賞不已,曾擬其語作「庭院深深」數闋。

笙歌散盡遊人去,始覺春空

群芳過後西湖好,狼藉殘紅。
飛絮濛濛,垂柳闌干盡日風。

笙歌散盡遊人去,始覺春空。
垂下簾攏,雙燕歸來細雨中。

──歐陽修〈採桑子〉

此處的西湖指潁州西湖,在今安徽省太和縣東南,是潁水和其他河流匯合處。宋時屬潁州。晏殊、歐陽修、蘇軾都在潁州做過太守。歐陽修晚年退休後住在潁州,寫了一組〈採桑子〉(十首)。這首詞是第四首,詞中描寫了穎州西湖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灑的風姿。歐陽修以詩為詞,將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現得優美可愛,體現了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