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

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

陸游(1125~1210),南宋詩人、詞人。字務觀,號放翁,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,也是現留詩作最多的詩人。陸游一生力主北伐,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,但愛國之情至死不渝,與尤袤、楊萬里、范成大並稱「南宋四大詩人」。死前曾作〈示兒〉一絕,堪稱是最能表現陸游創作精神的代表作。

死去原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
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。

──陸游〈示兒〉

陸游出生次年,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,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,自幼即立志殺金兵救國。
陸游「年十二能詩文」,學劍,並鑽研兵書。紹興二十三年(1153)29歲,赴臨安省試,名列第一。次年(1154),參加禮部考試,因名次居於主和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,爲秦檜所黜。檜死,紹興二十八年(115834)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,紹興三十年(116036),召除敕令所刪定官。孝宗繼位(116238),賜進士出身。後因力勸張浚北伐,陸游被冠上「交結臺諫,鼓唱是非,例說張浚用兵」之罪名而遭免職。
乾道六年(117046),起通判夔州。乾道八年(117248)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中襄理軍務,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。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,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。「飛霜掠面寒壓指,一寸丹心唯報國」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。但因朝廷腐敗,只求苟安無意進取,陸游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伸展。
淳熙二年(117551),范成大邀陸游入幕僚,爲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。陸與范素有詩文之交,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,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得志,致常有較放縱輕佻的行為,被同僚指責為「不拘禮法,恃酒頹放」,陸游索性自號「放翁」,並在詩中自我嘲解。淳熙五年(117854),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;淳熙六年(117955),改提舉江南西路;淳熙十三年(118662),知嚴州;淳熙十五年(118864),擔任軍器少監。之後歷經多次升降官職。
在光宗紹熙元年(119066)之後的二十餘年,陸游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,家居時「眼明身健何妨老,飯白茶甘不覺貧。」因為養生有術,嗜食薏米和木耳,到了晚年,依然耳聰目明。期間雖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敵作戰的主張,但始終遭受非議。最後於在嘉定二年(1209)陰曆1229(陽曆1210126)抱著遺恨而亡逝,享年85歲。
陸游的詩產量極多,至老仍然創作不懈。實際上創作了一萬多首,經他自己刪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。陸游詩中充滿強烈的愛國情感,這是他最大的特色與傳頌千古的原因。其詩作大致可分為三期:
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(46),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,約200首,因陸游將自己早期「但欲工藻繪」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。
第二期為46-54歲,詩約2400多首。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,詩風變為豪放壯闊,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升。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,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。
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,現存詩6500首。數量之所以較多是由於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緣故。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,再加上宦海沉浮飽經憂患,並且其年事已高,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。
代表詩作包括〈關山月〉、〈書憤〉、〈金錯刀行〉、〈農家嘆〉、〈黃州〉、〈長歌行〉等。
陸游也工於詞,纖麗處似於秦觀,雄快處似於蘇軾,超爽處更肖辛棄疾。最著名的包括〈訴衷情)、〈卜算子詠梅)等。

桃花落,閑池閣。山盟雖在,錦書難託

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,祖父陸佃,父親陸宰,是具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,但出生於封建家庭也帶來婚姻上的不幸,陸游20歲時與唐婉結婚,夫妻感情甚篤,其母卻不喜歡唐氏,硬逼他們夫妻離散,唐氏改嫁趙士程,陸游亦另娶王氏為妻。離婚後,陸游非常傷痛,紹興二十五年(1155)31歲遊經沈園時,偶見唐琬夫婦,陸游在沈園牆上寫了〈釵頭鳳〉詞以寄深情,唐氏讀了陸游的釵頭鳳後悲痛欲絕,和了一首釵頭鳳,不久,抑鬱而死。

紅酥手,黃縢酒。滿城春色宮牆柳。
東風惡,歡情薄。一懷愁緒,幾年離索。
錯!錯!錯!

春如舊,人空瘦。淚痕紅浥鮫綃透。
桃花落,閑池閣。山盟雖在,錦書難託。
莫!莫!莫!

──陸遊〈釵頭鳳〉

世情薄,人情惡。雨送黃昏花易落。
曉風乾,淚痕殘。欲箋心事,獨語斜闌。
難,難,難。

人成各,今非昨。病魂嘗似秋千索。
角聲寒,夜闌珊。 怕人尋問,咽淚裝歡。
瞞,瞞,瞞。

──唐琬〈釵頭鳳〉

陸游此後屢次賦詩懷念唐氏。四十年後,直至75歲時,陸遊舊地重遊,又寫了兩首著名愛情詩〈沈園〉。

之一:
城上斜陽畫角哀,沈園非復舊池台。
傷心橋下春波綠,曾是驚鴻照影來。

之二:
夢斷香銷四十年,沈園柳老不吹綿。
此身行作稽山土,猶吊遺跡一泫然。

──陸游〈沈園〉二首

只有夢魂能再遇,堪嘆夢不由人做

水漾萍根風捲絮,倩笑嬌聲,忍記逢迎處。
只有夢魂能再遇,堪嘆夢不由人做。

夢若由人何處去,短帽輕衫,夜夜眉州路。
不怕銀缸深繡戶,只愁風斷青衣渡。

──陸游〈蝶戀花〉

陸游是愛國詩人,他的愛國,至死未休,跡近夢想。他也有以夢寫境的詞,所謂記夢,其實就是「述懷」。也有寄托為閨情官怨之詞,這首〈蝶戀花〉是其中精品,「只有夢魂能再遇,堪嗟夢不由人做。」「夢若由人何處去?」句句真,處處情。正因不假,更教人不知如何是好。

君看赤壁終陳跡,生子何須似仲謀!

局促常悲類楚囚,遷流還歎學齊優。江聲不盡英雄恨,天意無私草木秋。
萬里羈愁添白髮,一帆寒日過黃州。君看赤壁終陳跡,生子何須似仲謀!

──陸游〈黃州〉

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46),時放翁西行入蜀,舟過黃州,見前代遺跡,念時勢艱危,歎英雄已矣,顧自身飄零,無限傷感,油然而起,遂形諸詩篇。放翁越人,萬里赴蜀,苦為微官所縛,局促如轅下駒,自悲如楚囚之難堪。黃州赤壁,因蘇軾之故,聲名大振。後人過黃州遂思赤壁,見赤壁又必追念昔日英雄。特別在偏安半壁,強敵入犯之時,更是思英雄再世,與敵抗衡。放翁於此,卻偏道赤壁已成陳跡,萬事盡付東流,世事成敗,又何足道,生子何須定似仲謀。此詩末聯,正是因當時小朝延不思振作而發的無可奈何的不平之鳴。

此身合是詩人未?細雨騎驢入劍門

衣上征塵雜酒痕,遠游無處不消魂。
此身合是詩人未?細雨騎驢入劍門。

──陸游〈劍門道中遇微雨〉

這是一首廣泛傳誦的名作,詩情畫意,十分動人。這首詩作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)冬。當時,48歲的陸游由南鄭調回成都,途經劍門山,寫了此詩。陸游在南鄭,是以左承議郎處於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,參預軍事機密。而成都則是南宋時首都臨安之外最繁華的都市。陸游去成都是調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司參議官;而擔任安撫使的又是當時著名詩人,也是陸游好友的范成大。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後方,由戰地到大都市,是去危就安、去勞就逸。然而,「征塵雜酒痕」是壯志未酬,處處傷心的結果,作者自問:我難道只該是一個詩人嗎?為什麼在微雨中騎著驢子走入劍門關,而不是過那戰地生活呢?

鳴呼,楚雖三戶能亡秦,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!

黃金錯刀白玉裝,夜穿窗扉出光芒。
丈夫五十功未立,提刀獨立顧八荒。
京華結交盡奇士,意氣相期共生死。
千年史策恥無名,一片丹心報天子。
爾來從軍天漢濱,南山曉雪玉嶙峋。
鳴呼,楚雖三戶能亡秦,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!

陸游〈金錯刀行〉

乾道九年(117349)夏,陸游自蜀州通判攝. 知嘉州事。此詩表達詩人報國決心和必勝信念,境界闊大,氣韻沉雄。

遺民忍死望恢復,幾處今宵垂淚痕

和戎詔下十五年,將軍不戰空臨邊。朱門沉沉按歌舞,廄馬肥死弓斷弦。
戊樓刁斗催落月,三十從軍今白髮。笛裏誰知壯士心?沙頭空照征人骨。
中原干戈古亦聞,豈有逆胡傳子孫!遺民忍死望恢復,幾處今宵垂淚痕!

──陸游〈關山月〉

這首詩是於宋淳熙四年春(117753)在成都寫的。詩的主題是議論南宋權臣的和戎政策,接露他們賣國求和、苟安享樂的荒淫無恥。他們挫傷了戰士殺敵立功、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;他們辜負了淪陷區人民含淚忍死盼望回到故國懷抱的長期渴望。

平時一滴不入口,意氣頓使千人驚

人生不作安期生,醉入東海騎長鯨。猶當出作李西平,手梟逆賊清舊京。
金印煌煌未入手,白髮種種來無情。成都古寺臥秋晚,落日偏傍僧窗明。
豈其馬上破賊手,哦詩長作寒螿鳴?興來買盡市橋酒,大車磊落堆長瓶。
哀絲豪竹助劇飲,如矩野受黃河傾。平時一滴不入口,意氣頓使千人驚。
國仇未報壯士老,匣中寶劍夜有聲。何當凱還宴將士,三更雪壓飛狐城。 

──陸游〈長歌行〉

 陸游詩以境界壯闊和氣勢奔放為特點。他壯懷激烈,熱情如火,神采飛揚,個性酷似李白,一種獨往獨來,鄙視流俗和一意自由的性格。他的詩作充滿浪漫幻想,行文飄逸奔放,卻又沉郁頓挫。這首〈長歌行〉用明朗暢順的語言寫成整飾的句式,低回起伏,表現出儒家轉神的中和與抑制,直衝深道,盡表他的怨憤與傷心,既奔放又嚴謹,兼容著李白和杜甫的共同風範。不少人把這首詩定為陸游的壓卷佳作。

出師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

早歲那知世事艱,中原北望氣如山。
樓船夜雪瓜洲渡,鐵馬秋風大散關。
塞上長城空自許,鏡中衰鬢已先斑。
出師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。

──陸游〈書憤〉

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(1186)春,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,已是62歲的老人。從淳熙七年起(118056),他罷官已六年,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。直到作此詩時,才以朝奉大夫、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。因此,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。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。「早歲」句指隆興元年(116339)他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(117248)他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。隆興元年,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,樓船橫江,往來於建康、鎮江之間,軍容甚壯。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,心情激奮,但不久,張浚軍在符離大敗,狼狽南撤,次年被罷免。乾道八年,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,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,但是這年九月,王炎被調回臨安,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,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。但老驥伏櫪,陸游的壯心不死,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「鞠躬盡瘁」,做出一番與伊、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。這種志願至老不移,甚至開禧二年(1206)他已是82歲的高齡時,當韓佗冑起兵抗金,他還躍躍欲試。

牛領瘡見骨,叱叱猶夜耕

有山皆種麥,有水皆種粳。牛領瘡見骨,叱叱猶夜耕。
竭力事本業,所願樂太平。門前誰剝啄,縣吏征租聲。
一身入縣庭,日夜窮笞榜。人孰不憚死,自計無由生。
還家欲具說,恐傷父母情。老人倘得食,妻子鴻毛輕。

──陸游〈農家嘆〉

陸游愛祖國、愛人民,也熱愛生活。他熱烈地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,流露出親切淳厚而又真摯的感情,表現了他的豪放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。在這方面,陸詩的題材也十分廣泛,一草一木、一蟲一魚,無不剪裁入詩。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,陸游還寫了大量的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,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。這首〈農家嘆〉寫出了農民的辛勤勞動、善良性格,以及官吏對他們的殘酷掠奪。

此生誰料,心在天山,身老滄洲

當年萬里覓封候,匹馬戍梁州。
關河夢斷何處,塵暗舊貂裘。

胡未滅,鬢先秋,淚空流。
此生誰料,心在天山,身老滄洲。

──陸游〈訴衷情〉

陸游的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,無奈請纓無路,屢遭貶黜,晚年退居山陰,有志難申。作這首詞時,詞人已年近七十,身處故地,未忘國憂,烈士暮年,雄心不已,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,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。「當年」,指乾道八年(1172),陸游來到南鄭,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,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。在南鄭前線僅半年,陸游就被調離,從此關塞河防,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願望,而夢醒不知身何處,只有舊時貂裘戎裝,而且已是塵封色暗。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,跌入更深沉的浩歎,悲涼化為沉鬱。最後三句總結一生,反省現實。詞人沒料到,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「心」與「身」的矛盾衝突中,他的心神馳於疆場,他的身卻僵臥孤村。

六十餘年妄學詩,功夫深處獨心知

六十餘年妄學詩,功夫深處獨心知。
夜來一笑寒燈下,始是金丹換骨時。

──陸游〈夜吟〉

這首〈夜吟〉陳述作者長達60年的學詩生涯,可見寫作時應在70餘歲的晚年。這首詩也可說是悟道詩,學詩和做學問一般,都要經歷一段困惑的時期,才能有大突破,一旦有了領悟,獲得的快樂並非一般人所能體會。

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

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
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

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
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

──陸游〈卜算子詠梅〉

這首〈卜算子〉以「詠梅」為題,是以梅花自喻。梅花如此清幽絕俗,出於眾花之上,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,破敗不堪的「斷橋」,自然是人跡罕至、寂寥荒寒、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。日落黃昏,暮色朦朧,這孑然一身、無人過問的梅花,何以承受這淒涼呢?它只有「獨自愁」,本已寂寞愁苦不堪,但更添淒風冷雨,孤苦之情更深一層。下闋托梅寄志。梅花,它開得最早。春天,百花怒放,爭麗鬥妍,而梅花卻不去「苦爭春」,淩寒先發,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,藉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,決不與爭寵邀媚、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、堅貞自守的崚.傲骨。最後幾句,把梅花的「獨標高格」,再推進一層。雖說梅花凋落了,被踐踏成泥土了,被碾成塵灰了,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,卻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、風雨交侵的威脅,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