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

天若有情天亦老

蒼天倘若有情意,也會因悲傷而衰老。

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,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,欲立置前殿。宮官既拆盤,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。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。

茂陵劉郎秋風客,夜聞馬嘶曉無跡;
畫欄桂樹懸秋香,三十六宮土花碧。
魏官牽車指千里,東關酸風射眸子;
空將漢月出宮門,憶君清淚如鉛水。
衰蘭送客咸陽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;
攜盤獨出月荒涼,渭城已遠波聲小。

──唐.李賀〈金銅仙人辭漢歌〉並序

傳說金銅仙人乃漢武帝為祈求長生不老而設,仙人的掌心向上,手中拿著承接露水的托盤,以便漢武帝飲用。魏明帝曹叡在蜀漢的諸葛亮死後,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,便開始在洛陽大建宮殿,常用人力物力。此時,金銅仙人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。據說拆盤臨行時,金銅仙人因感亡國之慟,潸然淚下。
李賀(790~816),字長吉,河南福昌(今河南宜陽)人,是著名的唐朝詩人,為詩構思奇特,被稱為「詩鬼」,現存的詩達200多首,然而天妒英才,27歲即英年辭世。李賀為唐宗室後裔,但家道已中落。其許多詩作流露詩人對人生無常之慨,這首〈金銅仙人辭漢歌〉為其名作之一,其中的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一句,更是千古佳作,感人至深。
此詩寫於唐元和八年(813),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,由長安赴洛陽途中所作。當時,唐朝之國運已江河日下,藩鎮割據,兵禍迭起,民不聊生,李賀身為沒落貴族,報國無門,處處碰壁,乃借由金銅仙人辭漢的故事以抒感懷,抒發興亡之感、家國之痛、身世之悲。
當年,金銅仙人身為漢王朝極盛而衰的見證人,因亡國之慟而淚下。而今,金銅仙人的故事,在李賀看來更是凝重而傷感的。金銅仙人本無情卻有淚水,可見李賀對家國之眷眷情深。

在茂陵安息的漢武帝,如今也只如秋風中的過客罷了;儘管夜裡聽到馬的嘶鳴,清早一見卻了無痕跡。看看那雕梁畫棟的宮殿,桂樹在秋風中仍飄散著香氣;而壯觀的三十六離宮卻早已為青苔所覆。然朝代更迭,魏官牽車運走金銅仙人,千里迢迢地從長安到洛陽;經過東關時,冷冽的寒風直射得人眼睛發酸。離開漢城宮門時,只有明月來相隨;想必當時金銅仙人流下的淚水,必如鉛般沉重吧。咸陽道上,一路只有衰敗的蘭草相隨;老天若有情,想必也要有感於人世滄桑而蒼老的吧。金銅仙人離漢宮遠去,攜帶了承露的銅盤,因心緒黯然,更覺月色荒涼;金銅仙人逐漸隨車遠去,渭水的波聲也愈來愈小,離愁漸遠漸無窮。
(引自:http://blog.yam.com/gracecss/article/32857973)

自從李賀寫出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一句後,很多文人以此為上聯,卻對不出適當的下聯,本來以為奇絕無對,沒想隔了李賀寫此句時的200年後,宋朝石延年(字曼卿,994~1041)以「月如無恨月常圓」對之,一時驚嘆四座。

天若有情天亦老,
月如無恨月常圓。

蒼天如果也有情感,那必定跟凡人一樣會蒼老;明月若是了無憾恨,那又怎麼會不是永遠月圓呢?
後來毛澤東在19494月攻占南京時,在一首詩裡也引用了一句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,寫成:

天若有情天亦老,
人間正道是滄桑。

直言上天本來就無情,人世間唯有歷經滄桑才是不變的道理,這與李賀的傷感之情,意境已經全然不同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